11月10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際電信聯盟(ITU)聯合主辦的“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創新發展”論壇在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舉辦。
數字基礎設施是以數據創新為驅動、通信網絡為基礎、數據算力設施為核心的基礎設施體系。數字基礎設施主要涉及5G、數據中心、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以及基于此類技術形成的各類數字平臺,服務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3D打印、智能機器人、AR眼鏡、自動駕駛等新型數字科技,則廣泛拓展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應用范圍,擘畫了全新的數字生活圖景。
當前,人類社會正加速向數字化轉型,作為新型基礎設施,數字基礎設施已經像水、電、公路一樣,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必備要素,為產業格局、經濟發展、社會生態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作為數字經濟的堅實底座,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已經成為廣泛共識。
加速算網融合 打通信息“大動脈”
數字經濟是當前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算力網絡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載體。當前,我國數字經濟呈現產業創新、技術融合、綠色低碳發展的特點,數據價值的探索更加深入。隨著網絡的復雜度逐漸提升。網絡頻段增多、應用場景細分、性能要求提高。多種多樣的消費與產業應用,都對計算機通信網絡和算力節點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看來,算網協同是高質量發展以及數字化轉型所需要利用的一個很好的方式,也是全面推進全社會數智化轉型,助力數字經濟加速發展最直接的抓手。
“算力網絡是按業務需求,在云網邊端間按需分配和靈活調度計算、存儲、網絡資源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隨著社會對算力需求的快速激增,算網協同有力支撐企業上云用數匯智,云網和算網融合促進產業鏈互利共贏。”鄔賀銓說。
中國聯通集團副總經理何飚指出:“算力網絡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推動力,是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重要生產力。”
而要推動云網和算網的融合發展,必須從提升計算能力、存儲能力、算法技能、協同管理等具體問題上出發,加強標準化技術開發工作。
中國移動集團副總經理李慧鏑在構建以云網融合為核心特征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基礎設施,助推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等方面,體會頗深。“我們突破了云操作系統、分布式數據庫一系列關鍵的核心技術,自主研發了以一體化的云底座、分布式的云能力、可信云平臺為核心的CloudOS4.0,形成了全棧的云產品能力。”李慧鏑表示。
在他看來,算力網絡是CT/IT/DT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包含創新技術和創新服務,是一次全方位的產業轉型升級。“在實踐探索中我們深切感受到,算力網絡的發展需要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更深程度上匯聚社會各方力量。”
在數字化轉型歷程中,超前布局算網融合能力等核心技術攻關,正加速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落實見效。建設以5G網絡、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體系、國家產業互聯網等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化信息基礎設施,將全方位、深層次地賦能數字化創新實踐,打通數字經濟發展的“大動脈”。